您当前的位置: > 资讯

职享未来激活县域人才“数字基因” 破解乡村振兴就业困局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04-30

面对高校毕业生多元化就业需求与市场结构性错配的挑战,职享未来今日在西安发布“职业动态适配系统”,首次将人工智能与职业生命周期管理结合,实现从“岗位匹配”到“能力成长追踪”的全链条服务升级。该系统上线首月,西安高校试点学员签约率同比提升35%,职业转型决策周期缩短60%。

一、三大创新破解就业困局

1、动态画像2.0

整合校园行为数据(实验报告、社团活动等)与市场岗位需求,生成动态能力图谱。例如:

1)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因新媒体运营社团经历,触发“文化传播+数字营销”复合岗位推荐

2)机械工程学生课程设计中的3D建模作品,自动关联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岗

2、人岗共生算

突破传统单向匹配模式,系统可预判企业未来3年技能需求,反向规划学员学习路径。与比亚迪合作数据显示,提前6个月储备新能源车工艺知识的学员,转正率高出常规组42%。

3、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分析300万条职业发展数据,建立离职倾向、技能贬值等12项预警模型。西北工业大学试点中,83%学员在毕业前完成关键技能补足。

二、校企共育“π型人才”

职享未来联合西安交大、隆基绿能等本土企业与高校,推出“硬科技+软实力”双轨培养计划,比如,硬核实验室:模拟光伏电站运维、半导体封装等12个真实场景;柔性能力池:嵌入“冲突调解沙盘”“跨界协作工作坊”等非技能课程。2025届参与学员中,91%获评企业“高潜质新生代员工”,起薪较市场平均水平高18%。

三、西部人才振兴新范式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建立的“数字丝路人才中心”,正成为职享未来布局西部的战略支点:

向东输送:为中欧班列供应链企业定向培养138名国际物流人才

向西扎根:与榆林能源集团共建实训基地,破解“陕北籍毕业生返乡就业难”

系统显示,陕西籍学员留乡就业意愿从2021年的31%跃升至2025年的67%。

四、未来展望

2025年,职享未来将启动"根系计划",在AI大模型与元宇宙技术驱动下,把郑州模式复制到黄河流域20个城市。通过"学分银行"打通校企课程互认,构建"技能树+兴趣云"的动态评价体系,让农村学生的田间实践、艺术生的策展经历都能转化为职业竞争力。

预计到2026年,该系统将推动河南高校非对口专业就业率提升40%,并为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输送5万名"数字候鸟"——既能扎根县域特色产业,又能驾驭全球产业链的复合型人才。正如李雨桐正在参与建设的智慧物流园,这里不仅是货物的中转站,更将成为新时代职业价值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