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光照亮无“核”未来!湖北省“科普引领・终结结核”诊疗技术巡讲构建全民健康屏障!
7月19日,湖北省“科普引领・终结结核”诊疗技术巡讲启动会隆重举办。本次活动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实验室主办,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局、湖北省结核病防治临床技术指导中心(武汉市肺科医院)承办,湖北省结核病专科联盟、体必康生物科技(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旨在依托系列科普巡讲,系统普及结核病防治领域的专业知识与科学理念,聚焦专业讲师团队建设,通过前沿理论的传递和新技术的普及,全面增强防痨工作者的业务素养与诊疗服务效能,为实现“终结结核”的目标贡献湖北智慧力量。
湖北省“科普引领・终结结核”诊疗技术巡讲启动会现场
1、启新程:共推结核防治科普新实践
本次活动特邀多位嘉宾出席,包括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处四级调研员向攀,武汉市肺科医院党委书记李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念军、副院长李月华,广州实验室主任助理兼办公室主任汪会盛、研究员毕利军、研究员助理谢槿希、高级工程师李平俊。同时,来自湖北省的一百余位名专家学者与讲师团成员也齐聚现场,共同参与这场启动会。
湖北省“科普引领・终结结核”诊疗技术巡讲启动会现场
本次会议由武汉市肺科医院副院长李月华、魏双共同主持。
武汉市肺科医院党委书记李刚在致欢迎辞中介绍了武汉市肺科医院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今年是武汉市肺科医院建院75周年,期待以此次启动会为起点,各位同仁依托专业优势深化交流合作,让科学防治理念更精准地触达公众,让创新实践成果更好地服务临床一线,共同为筑牢湖北省结核病防控屏障、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贡献更大力量。
武汉市肺科医院党委书记李刚致辞
广州实验室主任助理兼办公室主任汪会盛随后发言致辞,他介绍了广州实验室的由来,提出人才培养、科学普及对于如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意义,并强调多学科协同与前沿技术应用在终结结核中的关键作用,呼吁跨机构、跨领域持续联动。
广州实验室主任助理兼办公室主任汪会盛致辞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处四级调研员向攀致辞中表示,终结结核任重道远,需久久为功。市卫健委将加大防控工作力度,科普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强化耐药结核病防治。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处四级调研员向攀致辞
随后,现场进入启动仪式环节,伴随大屏幕点亮,标志着湖北省结核病科普工作正式启航,期待未来讲师团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带领同行与基层医疗人员应用先进技术,向公众精准传递科学防治理念,以专业力量为支撑,持续为公众健康科普工作注入动能、提升效能。
湖北省“科普引领・终结结核”诊疗技术巡讲启动仪式
2、聚合力:多方联动探讨科普大布局
在专家报告环节中,来自广州实验室与武汉市肺科医院的专家们分别从项目规划、人才支撑、科普落地、成果转化等维度展开深度分享,为湖北省结核病防治科普工作的系统推进勾勒清晰路径。
广州实验室主任助理兼办公室主任汪会盛对科学普及与成果推广重大专项进行了介绍,阐释了专项背景与意义,并分享了目前开展工作的成果。他表示,目前以人才培养与科学普及为抓手,助力先进成果推广的路径与模式已趟出,是落实“双转化、双推广”理念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
广州实验室主任助理兼办公室主任汪会盛作报告
广州实验室研究员毕利军围绕“创新人才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分享时指出,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核心驱动力,强调需注入医疗健康新质生产力,兼顾专业能力与科普意识,构建开放生态,形成良性循环,为终结结核提供人才支撑。
广州实验室研究员毕利军作报告
广州实验室研究员助理谢槿希以“科普:从认知到行动的变现”为题进行了专题分享。她强调,无论是专业科普、还是大众科普,关键是实现“价值引领”。科普工作对于国家战略布局而言,分量举足轻重。为此,必须遵循“双转化、双推广”的准则,打造创新的运行机制和全方位的科普传播体系。
广州实验室研究员助理谢槿希作报告
广州实验室高级工程师李平俊在“结核病诊断科技成果转化”报告中提到,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取得不少突破。广州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监测仪、细菌分散计数仪等一系列新型产品,为结核病的诊防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广州实验室高级工程师李平俊作报告
武汉市肺科医院副院长李月华在“科普先行・终结结核”湖北省巡讲计划报告中,对湖北省结核病防治科普骨干人才的培养与科普巡讲工作的实施细节进行了全面部署。她指出,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将联动科普专家智库,打造高质量的科普讲师团队,到各地市州进行更高效的深入巡讲交流。
武汉市肺科医院副院长李月华作报告
3、论前沿:专家共探诊疗技术新突破
下午的学术交流会中,多位专家围绕结核病诊疗的难点与热点展开深入探讨。通过专题报告与案例分析,系统梳理当前防治工作的关键问题与优化策略。
武汉市肺科医院结核病控制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晓君讲解了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内容,以及《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的总体目标、规划指标和防治措施,重点强调了湖北省的相应调整指标。
武汉市肺科医院结核病控制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晓君作报告
武汉市肺科医院耐药结核病区副主任金武以“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合并结核的诊疗策略及其研究进展”为题,针对生物制剂、JAK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12类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提出“用药前必筛查、高风险先预防”的LTBI管理策略。
武汉市肺科医院耐药结核病区副主任金武作报告
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I病区负责人杨澄清报告聚焦肺弥漫性病变鉴别诊断。他提出,当面对肺弥漫性病变这一“同影异病”迷宫,需以HRCT为罗盘,循形态—分布—伴随征象三维坐标,在急性与慢性、感染与肿瘤、间质与实质的交织中,找到个体化诊断出口,实现从影像迷雾到精准决策的跨越。
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I病区负责人杨澄清作报告
武汉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蒋钰辉,以“胸腔镜手术在结核病诊疗中的应用”为题,系统阐释微创技术如何为耐药、毁损肺、脓胸等复杂结核病例开辟新路径。他提出“感染先行、影像精判、多学科护航”原则,通过单孔胸腔镜完成脓胸廓清等术式,为传统手术禁忌患者重塑呼吸功能与生活质量。
武汉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蒋钰辉作报告
武汉市肺科医院药学部主任周铭围绕“抗结核TDM临床应用”主题展开报告,阐述了治疗药物监测(TDM)在结核病个体化治疗中的核心价值。通过26种血清药物浓度检测与62种基因检测技术,结合NAT2等代谢基因型,精准评估异烟肼、利福平等关键药物暴露水平,成功指导5例复杂患者实现剂量优化与疗效提升。
武汉市肺科医院药学部主任周铭作报告
武汉市肺科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吴明以“检验与临床——适宜技术应对结核感染”为题,系统梳理了结核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路径。她以“留高质量痰、用对检测法、读准结果”为主线,将传统涂片、液体培养与Xpert MTB/RIF、IGRA等新技术串联成阶梯式方案,为基层与专科提供精准、可及的诊断模板。
武汉市肺科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吴明作报告
4、建精兵:锻造科普骨干硬核队伍
为建设结核病科普骨干人才队伍,当日下午,举行了湖北省结核病防治科普骨干人才选拔活动,通过严谨评审机制遴选一批兼具专业深度与创新思维的人才,打造一支兼具专业深度与社会影响力的科普力量。
后续将依托系统性机制,推动科普内容研发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区域健康传播网络完善、公众健康素养提升提供战略支撑。入选人才将深度参与专业科普与大众科普行动,通过多元场景触达社会单元,推动结核病防治先进技术与理念从省级医疗机构向全民渗透,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创新动能。
湖北省结核病防治科普骨干人才选拔会
5、向未来:筑牢全民健康防护新屏障
此次湖北省“科普引领・终结结核”诊疗技术巡讲启动会的召开,既是多方资源整合与专业力量聚合的重要实践,更是推动结核病防治领域专业化、体系化发展的关键布局。
展望未来,期待以此次启动会为支点,进一步深化跨领域协作的广度与深度:依托科普巡讲的体系化推进,实现防治知识的精准触达与健康理念的高效渗透;通过前沿技术的推广与专业人才的锻造,加速科研成果向临床效能的转化,提升行业整体诊疗服务的标准化与专业化水平。
这场覆盖全省的科普与技术巡讲,将不仅成为结核病防治领域的标杆性实践,更能为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北方案”。以专业为基、以合作为桥,在“终结结核”的征程中,共绘全民健康新蓝图,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可持续的协同力量。